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9篇

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9篇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非煤矿山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培训时刻 (1)企业法人代表、总经理每年许多于30学时;(2)专制治理和技术人员每年许多于40学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9篇,供大家参考。

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9篇

篇一: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矿山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培训时刻

 (1)企业法人代表、总经理每年许多于 30 学时; (2)专制治理和技术人员每年许多于 40 学时; (3)其他治理和技术人员每年许多于 20 学时; (4)专门工种每年许多于 20 学时; (5)其他职工每年许多于 15 学时; (6)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同意一次许多于 20 学时的培训; (7)新工人的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培训教育时刻分不许多于 15 学时、15 学时、20 学时。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人员范畴

 (1)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

 (2)钻机工、爆破员、安检员、保管员、电工、焊工、机修工及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专门工种工人 (3)对操作采纳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的人员, 3、教育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教育和培训按登记、层次和工作性质分不进行,治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治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爱护和提升防范事故的能力。

 (1)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必须进行公司、工地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电工、焊工、爆破工、机修工及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专门工种工人,除进行一样安全教育外,还要通过本工程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3)采纳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4、安全教育和培训形式

 (1)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三级安全教育时每个刚进企业的新工人必须同意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差不多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班组这三级。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5、培训成效的检查 对安全教育与培训成效的检查要紧是以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制度 矿山单位要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宽敞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白得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2)检查新入厂工人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现在临时劳务工多,发生伤亡事故要紧的多在临时劳务工之中,因此在三级安全教育上,应把临时劳务工作为新入场工人对待。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要紧检查施工单位、工区、班组对新入场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考核记录。

 (3)检查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要有具体内容,电工、焊工、爆破工、机修工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专门工种的安全教育内容。经教育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每年还要复审。对从事有粉尘危害作业的工人,要进行粉尘危害和防治知识教育。

 (4)检查变换工种时是否进行安全教育 各工种工人及专门工种工人除明白得一样安全生产知识外,尚要明白各自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当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操作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未经教育不得上岗操作。要紧检查变换工种的工人在调换工种时重新进行安全教育

 的记录;检查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施工时,应有进行新技术操作安全教育的记录。

 (5)检查专职安全员的年度培训考核情形 对本企业的专职安全员进行年度培训考核,提升专职安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治理水平。按上级矿管部门和本企业有关安全生产治理文件,核查专职安全员是否进行年度培训考核及考核是否合格,未进行安全培训的或考核不合格的,是否仍在岗工作等。

 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治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治理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公司标准化治理,做到规范项目治理和人的安全行为,连续强化以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为中心的全员安全、文明、环保保证体系。持续深化公司安全、文明、环保治理模式,增强企业信誉,增加企业竞争活力。开创新思路,适应新挑战;为实现安全、文明、环保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安全生产的目标

 2.1、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零 2.2、重大交通责任事故为零; 2.3、重大设备责任事故为零; 2.4、重大火灾责任事故为零; 2.5、重大人身损害事故为零; 2.6、年人负伤率为 3‰以内; 2.7、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率达 100%; 三、制定

 综合部按照安全生产方针、治理评审的结果、风险评判结果、生产和过程绩效、标准化系统评判结果、改进安全生产治理的努力和行动及事故、事件的阻碍,起草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四、实施

 总经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提供如下资源: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 技术资源

 安全活动(例会)制度

 一、目的 为了及时了解和把握各时期的安全生产情形,和谐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咨询题,排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畴 公司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会议

 三、职责

  3.1 安全科负责制度的制定、检查、考核及日常治理工作。

 3.2 各班组负责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工作。

 四、工作程序

  4.1 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

 4.1.1 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每月至少一次,由安全部门召集,公司生产总经理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一样有:安全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技术人员和各班组组长等,并按照有关情形对与会人员按需要随时增减。时刻由生产总经理决定,地点由召集人决定。

 4.1.2 会议要紧内容:检查上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下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有关文件,并研究提出本企业的贯彻落实措施;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作出处理和决定;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典型任务和事迹;对生产中存在的咨询题和事故隐患研究落实解决咨询题的措施和方法等

 4.1.3 会议记录由安全科进行,会议对所议事项以及作出的决定应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分发与会人员以及事项涉及的有关班组长。

  4.2 班组安全会议

 4.2.1 由班长负责召开,小组成员参加。在每天上班前 15 分钟开始,时刻一样 5—10 分钟

  4.2.2 会议要紧内容: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检查、交流、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等;分析班组内外事故案例;结合本班组特点开展事故隐患的推测预控等。

  4.3 不定期安全生产会议

 由安全科按照安全生产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等情形随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由召集人负责记录。由安全科对会议决议执行情形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4 有关要求

 4.4.1 会议召集者在开会之前,应做好有关资料预备工作,会议上要讨论研究解决的咨询题应列出,重要会议会后要下发会议纪要。按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咨询题及时和谐处理。

 4.4.2 通知参加会议人员时,要把会议要紧内容、开始时刻、大约需要多长时刻、会议地点交代清晰。

 4.4.3 被通知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都应按时参加会议,做到善始善终,确实不能参加的要在开会之前和召集人讲明情形,并得到承诺。对未经承诺擅自不参加或迟到、早退的人员,由会议召集人按照有关治理规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4.4.4 会议上决定的情形各班组和责任人,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及时完成。

 4.4.5 每次安全会议都要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包括日期、参加人员、召集单位、主持人、会议要紧内容、处理结果、决议执行情形的检查等,安全科应定期对各种会议记录及决议的执行情形进行检查、指导、考核。

  爆炸物品治理制度

  一、使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必须按照爆炸物品安全治理条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教育宽敞职工严格遵守爆炸物品治理制度。

 二、爆炸物品和爆破器材必须设专人治理,单位负责人负责制,不准个人单独存放或转借他人、雷管和炸药必须分开单独存放。

 三、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否则不许进行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把关,如实查验、登记物品使用情形,爆破员因工作调动或不干、应交回作业证。

 四、各使用爆炸物品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领取、使用、清退、登记制度,领取必须经主管部门签字,使用后由当班安全员、班长、仓库治理员三方签字,查验登记,做到帐目清晰,帐物相符,凡当日剩余物品一律上缴仓库,登记储存。

 五、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将爆炸物品和爆破器材私自挪用或转借他人。

 六、使用单位(各队、班组)在作业时,因玩忽职守造成爆炸物品丢失或发生被盗和发生其他事故,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爱护好现场,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七、各使用单位负责人,因忽视安全治理,造成爆炸物品大量丢失,或发生重大事故,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爆炸物品及器材的治理,实行专人专职,分开单独存放,保持保管员二十四小时值班,不得有空岗、脱岗现象。建立健全严格的领用手续,做到账明物清,凡因工作上玩忽职守造成物品器材丢失的,视其情节,给予处理。

  九、保卫人员必须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加大对仓库的治安保卫工作,不得发生被盗、丢失事件,监督、检查物品的使用情形,切实做好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

 总则 1.1

 为了及早识不、查找、排除各种不安全的事故隐患,加大防范措施,预防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作业区)、承包挂靠单位。

 2 安全检查内容 2.1 查思想: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责任心;忽视安全的思想有否克服,出了事故是否从思想上认真吸取教训。

 2.2 查领导:是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和生产“三同时”,对职员的安全教育执行情形,落实整改措施等。

 2.3 查制度:查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形,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

 2.4 查设备:安全装置、消防器材等安全状况是否良好,职员劳保用品穿戴、保管是否良好。

 3 安全检查形式

 3.1 公司级安全检查,由公司安全科检查出的不安全隐患由责任部门负责整改,安全科对整改情形进行跟踪。

 3.2 班组级安全检查,由班长负责,每周一次,检查情形报安全员。

 3.3 季节性检查,应针对不同季节有针对的进行检查,由安全科负责组织检查,检查出的不安全隐患提交责任部门整改。

 3.4 经常性检查:各级治理人员和职员都必须结合自己的职责,深入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发觉咨询题即时指出。

 4

 隐患整改 4.1

 事故隐患原则上由隐患所在部门负责整改,做到“三定”即:定措施、定责任人、定完成期限。

 4.2

 在隐患整改中做到: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改日整改。如该部门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整改时,经安全员签署意见后转交有关部门协助整改。

 4.3

 事故隐患整改率,要求达到 100%。

 5

 检查考核 5.1

 关于各类事故隐患,有条件整改而不按要求进行整改的,由安全员下达《整改、违章奖惩单》,强行限期整改。

 5.2

 对事故隐患所在部门或负责整改部门,接到安全员下达的《整改、违章奖惩单》后,不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整改打算的,应按违章处理,予以通报批判并给予经济处罚,对造成事故者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5.3 对事故隐患的登记、整改和制定防护措施,应由事故隐患登记所在部门进行定期检查。

 5.4 事故隐患治理考核与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其他各类安全评比考核标准相挂钩。

 6

 附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机械设备爱护保养制度

  1 保养的原则和要求 1.1 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能够投入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日,提升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修理成本

  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爱护保养工作; 1.2 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承诺只用不养,只修不养; 1.3 各班组必须按机械保养规程、保养类不做好各类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无故拖延,专门情形需经分管专工批准后方可延期保养,但一样不得超过规定保养间隔期的一半; 2 保养作业的实施和监督 2.1 机械保养坚持推广以“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为要紧内容的“十字”作业法,实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制,严格按使用讲明书规定的周期及检查保养项目进行。

 2.2 例行保养是在机械运行的前后及过程中进行的清洁和检查,要紧检查要害、易损零部件(如机械安全装置)的情形,冷却液、润滑剂、燃油量、外表指示等。例行保养由操作人员自行完成,并认真填写《机械例行保养记录》。

 2.3 一级保养:普遍进行清洁、紧固和润滑作业,并部分地进行调整作业,爱护机械完好技术状况。使用单位资产治理人员按照保养打算开具《机械设备保养、润滑通知单》下达到操作班组,由操作者本人完成,操作班班长检查监督。

 2.4

 二级保养:包括一级保养的所有内容,以检查、调整为中心,保持机械各总成、机构、零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由使用单位资产治理人员开具《机械设备保养、润滑通知单》下达到操作班组,要紧由操作者本人完成,操作者本人完成有困难时,可托付修理部门进行,使用单位资产治理员、操作班组长检查监督。...

篇二: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有哪些?应急管理制度大全

  在遇到紧急事件中我们有哪些措施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应急管理制度范文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看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为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切实做好管委会值守应急工作,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更加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和任务

  东营港管委会应急管理办公室

  应急管理规定

  一、目的

  提高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潜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单位。

  三、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司系

 在遇到紧急事件中我们有哪些措施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应急管理制度范文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看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为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切实做好管委会值守应急工作,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更加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和任务

  东营港管委会应急管理办公室

  应急管理规定

  一、目的

  提高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潜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单位。

  三、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司系

 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控制其规模、降低其损失而开展的救援和处置行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应急中心的管理制度

  一、监控值班人员要着装整齐、精神饱满、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以高度的职责心,认真完成好安全防范监控任务。

  二、遵守监控室管理制度,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不随意摆弄设备,密切注意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中断监控录象、删除监控资料或将监控资料挪为它用。

  三、掌握各监控点的分布及其监控范围,密切注意重点监控区域,及时对监控信息复核处置。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可疑状况,立即进行现场复核(视频搜索、录像回放、电话询问等);对已确定的可疑状况,迅速通知巡逻人员出警,并与巡逻人员持续联系,配合其抓获或查证可疑目标;可疑状况经复核或巡查确认后,及时向领导汇报;遇状况紧急或突发事件,迅速拨打相关报警电话。

  四、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并存档保留。每一天对监控录像进行翻看,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及时存盘保留,并做好标记,为业务部门破案带给有效线索;对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自然灾害性事故、群体性事件、重大违纪违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控制其规模、降低其损失而开展的救援和处置行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应急中心的管理制度

  一、监控值班人员要着装整齐、精神饱满、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以高度的职责心,认真完成好安全防范监控任务。

  二、遵守监控室管理制度,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不随意摆弄设备,密切注意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中断监控录象、删除监控资料或将监控资料挪为它用。

  三、掌握各监控点的分布及其监控范围,密切注意重点监控区域,及时对监控信息复核处置。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可疑状况,立即进行现场复核(视频搜索、录像回放、电话询问等);对已确定的可疑状况,迅速通知巡逻人员出警,并与巡逻人员持续联系,配合其抓获或查证可疑目标;可疑状况经复核或巡查确认后,及时向领导汇报;遇状况紧急或突发事件,迅速拨打相关报警电话。

  四、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并存档保留。每一天对监控录像进行翻看,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及时存盘保留,并做好标记,为业务部门破案带给有效线索;对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自然灾害性事故、群体性事件、重大违纪违

 规事件等录像另存档保留,并做好标记;对上级领导要求保留的录像另存档保留,必要时制作光盘长期存档保留,并做好标记。

  五、爱护和保养好监控设备。每周二上午对设备进行一次维护(杀毒、除尘等),对电视监控主机和摄像头实行定期擦拭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及时报修;若发现异常状况立即关掉电源,及时报告,故障未排除前,不得随意启动机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六、认真做好值班记录;每日交接班时,应将当班发生状况以书面及口头两种形式告知接班人,接班人应检查设备的工作和室内清洁状况,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七、持续通信联络畅通。保证有线电话、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占用监控室电话处理与监控、报警、指挥无关的事情。

  八、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为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规事件等录像另存档保留,并做好标记;对上级领导要求保留的录像另存档保留,必要时制作光盘长期存档保留,并做好标记。

  五、爱护和保养好监控设备。每周二上午对设备进行一次维护(杀毒、除尘等),对电视监控主机和摄像头实行定期擦拭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及时报修;若发现异常状况立即关掉电源,及时报告,故障未排除前,不得随意启动机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六、认真做好值班记录;每日交接班时,应将当班发生状况以书面及口头两种形式告知接班人,接班人应检查设备的工作和室内清洁状况,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七、持续通信联络畅通。保证有线电话、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占用监控室电话处理与监控、报警、指挥无关的事情。

  八、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为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潜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3、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资料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4、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矿长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贴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持续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状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

 矿山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潜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3、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资料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4、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矿长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贴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持续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状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

 训,培训资料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潜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8、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9、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潜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10、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1、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潜力。

  12、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训,培训资料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潜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8、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9、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潜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10、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1、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潜力。

  12、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

 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要同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企业不能自救的事故,请求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支援。

  13、应急管理费用由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14、本制度解释权归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应急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应急管理制度和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和《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0]121 号)等文件精神。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我矿职业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职业危害职责制度:

  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所属各科室、队的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要同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企业不能自救的事故,请求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支援。

  13、应急管理费用由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14、本制度解释权归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应急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应急管理制度和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和《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0]121 号)等文件精神。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篇三: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p>

 号:

 2006600117 河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论文题目:

 年产炼钢生铁 200万吨的高炉车间设计 学

 院:论文题目:

 年产炼钢生铁 200万吨的高炉车间设计 学

 院:

 河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冶金技术 班

 级:

 现 06 钢函 1 班 姓

 名:

 付如亮 指导教师:

 姚月岩

 2009 年 11 月 20 日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河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设计年产 120 万吨良铸坯的氧气顶吹炼钢车间

 学

 院:

 河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河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冶金技术 班

 级:

 现 06 钢函 1 班 姓

 名:

 指导教师:

 姚月岩

 2009 年 11 月

 20 日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河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3

  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年产 120 万吨良铸坯的氧气顶吹炼钢车间 主要研究目标和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设计符合现代社会的转炉车间。

  研究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2.车间工艺布置。

 说明书 (论文)

 的要求 1. 对设计任务的态度应严肃认真; 2. 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计算要准确; 3. 设计说明书要工整,符合标准。

 图纸的 要求 绘图应正确,尺寸标记完整,图面整齐、清洁。

 进度安排 2009 年 6 月

 ~

 9 月

 搜集整理毕业设计的初步手稿; 2009 年 9 月

 ~

 10 月 搜集整理设计的电子版手稿; 2009 年 10 月 ~

 11 月 搜集整理设计的打印版手稿;

  设计的基础数据和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家祥. 钢铁冶金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传薪. 钢铁厂设计原理[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3.

 冯聚和. 炼钢设计原理[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王令福. 炼钢设备及车间设计[M].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河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进程表

  学 院 继续教育学院 姓 名

 合作者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年产 120 万吨良铸坯的氧气顶吹炼钢车间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完 成 情 况

  2009 年 6 月

 ~

 9 月

  2009 年 9 月

 ~

 10 月

 2009 年 10 月 ~

 11 月

  进行毕业设计的初步手稿;

 进行毕业设计的电子版手稿

 进行毕业设计的打印版手稿;

  完成

  完成

  完成 本人完成部分 论文 (说明书)

 约一万五千字 图纸

 指导教师签字:

  4

 毕

  业

  设

  计

 评

 定

  书

 -

  指导教师对设计的评语: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200

 年

 月

 日

 5

  毕

  业

  设

  计

 评

 定

  书

 -

 评议人对设计的评语及评定的成绩:

 成

 绩:

  评议人:

 200

  年

  月

 日

  6

  毕

  业

  设

  计

 评

 定

  书

 -

  目

 录

 摘

 要 ........................................................................................................................... 1 引

 言 ........................................................................................................................... 2 1 绪论 ............................................................................................................................ 4 1.1 概述 .................................................................................................................... 4 1.2 高炉生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4 1.3 高炉冶炼现状及发展 ........................................................................................ 6 1.4 本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 7 1.5 高炉辅助设计和生产流程图 ............................................................................ 8 2 高炉本体设计 ............................................................................................................ 9 2.1. 总述 .................................................................................................................. 9 2.2 确定年工作日:347 天 ..................................................................................... 9 2.3 定容积:

 ............................................................................................................ 9 2.4 炉缸尺寸 ............................................................................................................ 9 2.5 死铁层厚度 ...................................................................................................... 10 2.6 炉腰直径 炉腹角

 炉腹高度 ......................................................................... 10 2.7 炉喉直径

 炉喉高度 ...................................................................................... 11 2.8 炉身角 炉身高度 炉腰高度 .......................................................................... 11 2.9 校核炉容 .......................................................................................................... 11 3 厂址选择 ................................................................................................................. 13 3.1 考虑因素 .......................................................................................................... 13 3.2 要求 ............................................................................................................. 13 4

 供料系统 ............................................................................................................... 15 4.1 焦矿槽容积的确定 .......................................................................................... 15 4.1.1 贮矿槽和附矿槽的布置、容积及数目的确定 ...................................... 15 4.1.2 焦矿槽的布置、容积及数目的确定 ....................................................... 16

 河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

 4.2 槽上、槽下设备及参数的确定 ...................................................................... 16 4.2.1 槽上设备 .................................................................................................. 16 4.2.2 槽下设备及参数选择 .............................................................................. 16 4.3 皮带上料机能力的确定 ............................................................................... 17 γ—物料堆比重,1.6 3/mt............................................................................. 18 4.4 高炉槽下上料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 18 5 送风系统 ................................................................................................................. 20 5.1.1 高炉入炉风量 ......................................................................................... 21 5.1.2 鼓风机风量 ............................................................................................... 21 5.1.3 高炉鼓风压力 .......................................................................................... 21 5.1.4 鼓风机的选择 ......................................................................................... 22 5.2.1 热风炉座数的确定 ................................................................................. 22 5.2.2 热风炉工艺布置 ..................................................................................... 22 5.2.3 热风炉型式的确定 ................................................................................. 23 5.2.4 热风炉主要尺寸的计算 ......................................................................... 23 5.2.5 热风炉设备 ............................................................................................. 25 5.2.6 热风炉管道及阀门 ................................................................................. 26 6 渣铁处理系统 ......................................................................................................... 29 6.1 风口平台及出铁场 .......................................................................................... 29 6.2 炉渣处理设备 .................................................................................................. 30 6.3 铁水处理设备 .................................................................................................. 33 6.3.1 铁水罐车 ................................................................................................. 33 6.3.2 铸铁机 ..................................................................................................... 33 6.3.3 铁水炉外脱硫设备 ................................................................................. 34 6.4

 铁沟流咀布置 ................................................................................................ 34 6.4.1 渣铁沟的设计 ......................................................................................... 34 6.4.2

 流咀的设计 ........................................................................................... 35 6.5 炉前设备的选择 .............................................................................................. 35 6.5.1

 开铁口机 ............................................................................................... 35 6.5.2 堵铁口泥炮 ............................................................................................. 35 6.5.3 堵渣机 ..................................................................................................... 35

 河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

 6.5.4 换风口机 ................................................................................................. 36 6.5.5 炉前吊车 ................................................................................................. 36 7 煤气除尘系统设计 ................................................................................................. 37 7.1 荒煤气管道 ...................................................................................................... 37 7.1.1 导出管 ..................................................................................................... 37 7.1.2 上升管 ..................................................................................................... 38 7.1.2 下降管 ..................................................................................................... 38 7.2 除尘系统的选择和主要设备尺寸的确定 ...................................................... 38 7.2.1 粗除尘装置 .........................................................................

篇四: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50771-2012

  有 色 金 属 采 矿 设 计 规 范

 Code for desig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2012-05-28 发布

 2012-12-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有 色 金 属 采 矿 设 计 规 范

 Code for desig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GB50771-2012

 主编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 年 12 月 0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北京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第二批)

 >的通知》 (建标[2006]136 号)

 的要求, 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 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和生产经验, 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 并借鉴了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广泛征求了 设计、 科研、 生产等单位的意见,经多次讨论、 反复修改, 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9 章。

 主要内容有:

 总则、 术语及符号、 基本规定、矿床地质、 水文地质、 岩石力学、 露天开采、 砂矿开采、 地下开采、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矿井通风、 充填、 竖井提升、 斜井(坡)

 提升、 坑内运输、 压气设施、 破碎站、 排水与排泥、 索道运输。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 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 认真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管理组(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199 号, 邮编:410011, 传真:

 0731-82228112)

 , 以便今后修改和补充。

 本规范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 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诚信矿业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

 刘放来 廖江南 刘福春 祝瑞勤 陈建双 刘育明尹

 卫荣 杨建中 张木毅 苏家红 李红辉 戴紫孔 畅文生 吴秀琼 唐 建

 陈子辉 徐进平 龚清田 朱建国 韩晓明

 杨 震 苗明义 淡永富 陶平凯 肖力波 许毓海 杨光毅 顾秀华 邸新宁 王红敏李悦良 苏莘文 黄炳贻 谢 鹰 主要审查人员:

 贺 健 谢良 郭然 李振林 蒋义 梁海根 徐志强 李发本

 目

 录 前言..................................................................................................60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1

 2.1

 术语........................................................................................1

 3 基本规定.........................................................................................3 4 矿床地质.........................................................................................7 4.1

 工业指标制定 .........................................................................7 4.2 选矿试样采取设计 ..................................................................8 4.3 资源储量估算 .........................................................................8 4.4 基建和生产勘探......................................................................9 5 水文地质.......................................................................................1 0 5.1

 涌水量计算...........................................................................1 0 5.2 地面和井下防水....................................................................1 3 5.3 矿床疏干 ..............................................................................1 3 5.4 防渗帷幕 ..............................................................................1 5 6 岩石力学.......................................................................................1 6 6.1

 岩体质量分类和地应力计算..................................................1 6 6.2 露天边坡角的选取及边坡稳定性监测 ...................................1 9 6.3 井下工程稳定性评价 ............................................................21

 7 露天开采.......................................................................................22 7.1

 露天开采境界 .......................................................................22 7.2 露天矿山生产能力 ................................................................24 7.3 基建与采剥进度计划 ............................................................25 7.4 开拓运输 ..............................................................................26 7.5 穿孔、 爆破工艺....................................................................30 7.6 装载工艺 ..............................................................................33 7.7 设备选择 ..............................................................................34 7.8 排土场 ..................................................................................35 7.9 硐室爆破 ..............................................................................36 7.1 0 露天采场复垦 .....................................................................37 8

 砂矿开采.....................................................................................38 8.1

 水力开采 ..............................................................................38 8.2 挖掘船开采...........................................................................42 8.3 机械开采 ..............................................................................44 9

 地下开采.....................................................................................44 9.1

 矿山生产能力 .......................................................................44 9.2 开采岩移范围和地面建、 构筑物保护 ...................................47

 9.3 矿床开拓 ..............................................................................49 9.4 空场采矿法...........................................................................53 9.5 充填采矿法...........................................................................56 9.6 崩落采矿法...........................................................................59 9.7 凿岩爆破 ..............................................................................63 9.8 回采出矿 ..............................................................................64 9.9 基建与采掘进度计划 ............................................................65 9.1 0 设备选择 ............................................................................66 1 0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66 1 0.1

 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66 1 0.2 露天转地下开采..................................................................67 1 0.3 地下转露天开采..................................................................69 11

  矿井通风 ...................................................................................69 11 .1

 通风系统.............................................................................69 11 .2 风量计算与分配..................................................................72 11 .3 通风构筑物 .........................................................................74 11 .4 坑内环境与气象..................................................................75 11 .5 主通风装置与设施 ..............................................................76 1 2

 充填 ..........................................................................................79 1 2.1

 充填材料 ............................................................................79 1 2.2 充填能力计算 .....................................................................79 1 2.3 充填料制备站 .....................................................................81

 1 2.4 充填料输送.........................................................................82 1 3

 竖井提升...................................................................................83 1 3.1

 提升设备选择与配置...........................................................83 1 3.2 主要提升参数的选取和计算................................................85 1 3.3 提升容器与平衡锤 ..............................................................87 1 3.4 提升钢丝绳及钢丝绳罐道 ...................................................87 1 3.5 竖井提升装置 .....................................................................89 1 4

 斜井(坡)

 提升 ........................................................................93 1 4.1

 提升设备选择与配置...........................................................93 1 4. 2 主要提升参数的选取与计算...............................................94 1 4.3 提升容器与提升钢丝绳.......................................................96 1 4.4 斜井提升装置 .....................................................................96 1 4.5 斜井与车场连接..................................................................98 1 4.6 斜井或斜坡箕斗装载与粉矿回收.........................................98 1 5

 坑内运输...................................................................................99 1 5.1

 机车运输 ............................................................................99

 1 5.2 无轨运输 ..........................................................................1 02 1 5.3 带式输送机运输................................................................1 03 1 6

 压气设施.................................................................................1 06 1 6.1

 站址选择 ..........................................................................1 06 1 6.2 设备选择与计算................................................................1 07 1 6.3 站房布置 ..........................................................................1 07 1 6.4 储气罐..............................................................................1 08 1 6.5 空压机冷却用水................................................................1 09 1 6.6 压缩空气管网 ...................................................................1 09 1 7

 破碎站..................................................................................... 11 0 1 7.1

 露天破碎站..............................................................

篇五: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120 万吨/年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 报批稿)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二 O 一三年六月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120 万吨/年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 报批稿)

  建设单位: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120 万吨/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i

 STZ-018 目

  录 1 总论 ............................................................................................................................ 1 1.1 任务由来 .............................................................................................................. 1 1.2 必要性和意义 ...................................................................................................... 2 1.3 编制依据 .............................................................................................................. 3 1.3.1 法律法规依据............................................................................................... 3 1.3.2 行政法规依据................................................................................................ 4 1.3.3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4 1.3.4 地方性法规、 政策及文件............................................................................ 5 1.3.5 相关技术文件................................................................................................ 6 1.3.6 其他参考资料................................................................................................ 6 1.3.7 投资估算依据................................................................................................ 6 1.4 方案范围与实施时限 .......................................................................................... 7 1.5 方案技术路线 ...................................................................................................... 7 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9 2.1 指导思想 ............................................................................................................. 9 2.2 基本原则 ............................................................................................................. 9 3 调查与评价 .............................................................................................................. 11 3.1 自然地理概况 .................................................................................................... 11 3.1.1 矿区位置及交通.......................................................................................... 11 3.1.2 气象气候...................................................................................................... 11 3.1.3 地形与地貌.................................................................................................. 11 3.1.4 河流.............................................................................................................. 12 3.1.5 土壤.............................................................................................................. 13 3.1.6 动物资源...................................................................................................... 14 3.1.7 植物资源...................................................................................................... 14 3.1.8 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15 3.1.9 经济概况...................................................................................................... 15 3.2 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 15 3.2.1 地层.............................................................................................................. 15 3.2.2 地质构造...................................................................................................... 18 3.2.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8 3.2.4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3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120 万吨/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ii

 STZ-018 3.2.5 矿区开采基本情况及井田开拓................................................................. 23 3.3 矿山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状况 ........................................................................ 36 3.3.1 矿区环境质量状况...................................................................................... 36 3.3.2 环境功能区划.............................................................................................. 36 3.3.3 环境保护目标.............................................................................................. 37 3.3.4 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39 3.3.5 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 44 3.3.6 矿区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54 3.4 矿山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 ................................................................................ 59 3.4.1 地表沉陷预测结果...................................................................................... 59 3.4.2 煤炭开采对环境敏感因素的影响预测...................................................... 59 3.4.3 取土场生态环境预测.................................................................................. 61 3.4.4 水土流失预测及危害分析.......................................................................... 61 3.5 方案服务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总汇 ................................................................ 62 4 目标与指标 .............................................................................................................. 64 4.1 总体目标 ............................................................................................................ 64 4.2 阶段目标与指标 ................................................................................................ 64 4.2.1 阶段目标...................................................................................................... 64 4.2.2 阶段指标...................................................................................................... 65 4.2.3 与《山西省长治县煤炭开采区生态恢复治理规划》 的相符性.............. 65 5 主要任务 .................................................................................................................. 66 5.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与设计 .................................................... 66 5.2 矿区毁损地植被及景观恢复 ........................................................................... 66 5.2.1 毁损地景观恢复......................................................................................... 66 5.2.2 露天采矿场植被恢复................................................................................. 66 5.2.3 排土场、 尾矿场植被恢复......................................................................... 67 5.2.4 生物多样性保护......................................................................................... 67 5.3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 67 5.3.1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保护......................................................................... 67 5.3.2 生产废水治理与利用................................................................................. 67 5.3.3 生活废水处理与利用................................................................................. 68 5.3.4 污染水体治理与修复................................................................................. 68 5.4 大气污染防治 ................................................................................................... 68 5.4.1 生产过程大气污染防治............................................................................. 68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120 万吨/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iii

 STZ-018 5.4.2 运输过程大气污染防治............................................................................. 68 5.4.3 生活区大气污染防治................................................................................. 68 5.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 69 5.5.1 排土场污染防治......................................................................................... 69 5.5.2 尾矿场污染防治......................................................................................... 69 5.5.3 矸石山污染防治......................................................................................... 69 5.5.4 其他工业场地污染防治............................................................................. 69 5.5.5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9 5.6 矿区土地复垦与土壤污染防治 ....................................................................... 70 5.6.1 矿区土地复垦............................................................................................. 70 5.6.2 污染场地治理与恢复................................................................................. 70 5.6.3 污染农田治理与恢复................................................................................. 70 5.7 水土流失控制 ................................................................................................... 70 5.8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 70 5.9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 70 5.9.1 生态环境监测............................................................................................. 70 5.9.2 生态环境评估............................................................................................. 70 6 治理工程及投资...

篇六: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分类1 生产成本柴油2项目名称单位 单耗升公斤发单价合价(元/吨)1. 22备注0. 323. 8炸药雷管备件修理费工具费电费工人工资设备折旧0. 1591. 3530. 0028. 50. 0241. 550. 025万元每年6度20. 5170. 42万/人/年, 50人5000万, 10年摊销89 小计10 固定费1127. 51勘察设计费征地费用矿山建设费0. 12300万, 10年摊销2000万, 30年摊销4300万, 10年摊销0. 271213 小计14 税费151. 722. 11资源补偿费资源税水土保持费采矿价款0. 252160. 11718 小计19 财务费用20 管理费用21 合计0. 5各地不同2. 8520. 114. 57年产250万吨石灰石矿山成本估算(含破碎输送系统)

篇七: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p>

 录 第一章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方针...........................................................................................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目标.............................................................................................................................. 2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4 2.1 需求识别与获取.......................................................................................................... 4 2.2 融入.............................................................................................................................. 6 2.3 评审与更新.................................................................................................................. 6 第三章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 7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7 3.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9 3.3 员工参与................................................................................................................... 10 3.4 文件与资料控制........................................................................................................ 10 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17 3.6 系统管理评审............................................................................................................ 19 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22 3.8 安全认可与奖励........................................................................................................ 24 3.9 工余安全管理............................................................................................................ 25 第四章

 风险管理 ............................................................................................................. 26 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26 4.2 风险评价.................................................................................................................... 28 4.3 关键任务识别与任务观察........................................................................................ 30 第五章

 安全教育与培训 ................................................................................................. 33 5.1 员工安全意识............................................................................................................ 33 5.2 培训............................................................................................................................ 34

 第六章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 36 6.1 设计要求.................................................................................................................... 36 6.2 采矿工艺.................................................................................................................... 38 6.3 生产保障系统............................................................................................................ 38 6.4 变化管理................................................................................................................... 40 第七章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 41 7.1 基本要求.................................................................................................................... 41 7.2 设备设施维护............................................................................................................ 43 第八章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 49 8.1 作业环境.................................................................................................................... 49 8.2 作业过程.................................................................................................................... 50 8.3 劳动防护用品............................................................................................................ 53 第九章

 职业卫生管理 ..................................................................................................... 55 9.1 健康监护.................................................................................................................... 55 9.2 职业危害控制............................................................................................................ 56 9.3 职业卫生监测............................................................................................................ 58 第十章

 安全投入、 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 60 10.1 安全投入.................................................................................................................. 60 10.2 安全科技.................................................................................................................. 62 10.3 工伤保险.................................................................................................................. 63 第十一章

 检查 ................................................................................................................. 65 11.1 一般要求 .................................................................................................................. 65 11.2 巡回检查 .................................................................................................................. 67 11.3 例行检查 .................................................................................................................. 68 11.4 专业检查 ................................................................................................................. 69 11.5 综合检查 .................................................................................................................. 70

 11.6 纠正和预防措施 ..................................................................................................... 72 第十二章

 应急管理 ......................................................................................................... 74 12.1 应急准备.................................................................................................................. 74 12.2 应急计划.................................................................................................................. 75 12.3 应急响应.................................................................................................................. 78 12.4 应急保障.................................................................................................................. 79 12.5 应急评审与改进...................................................................................................... 81 第十三章

 事故、 事件报告、 调查与分析 ..................................................................... 82 13.1 报告......................................................................................................................... 82 13.2 调查......................................................................................................................... 85 13.3 统计与分析............................................................................................................. 87 13.4 事故、 事件回顾..................................................................................................... 89 第十四章

 绩效测量与评价 ............................................................................................. 90 14.1 绩效测量................................................................................................................. 90 14.2 系统评价................................................................................................................. 92

 一、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1.1 方针 1.总则 1.1 安全生产方针是建立和实施安全标准化体系、 开展安全各项管理工作的宗旨和行动准则, 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 理解其精髓, 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

 1.2 最高管理者承诺:

 矿山严格遵守并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和矿山实际制定安全生产方针。

 在生产活动中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保证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

 得到有效控制, 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持续改进全体员工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 保护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保护设备、 财产安全。

 2.职责 2.1 安全生产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2.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定矿山的安全生产方针。

 2.3 技术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协作管理者代表编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科组织实施及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4 各单位负责宣传、 贯彻、 执行安全生产方针。

 3.控制要求 3.1 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的步骤 3.1.1 开展安全生产方针的征集、 编制, 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 最高管理者批准形成文件发布; 对内传达、 实施, 对外提供给相关方。

 根据实施情况对安全生产方针进行评审、 修订。

 3.2 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的依据 3.2.1 应遵守有关的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

 3.2.2 矿山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2.3 矿山过去和现在的安全绩效;

 3.2.4 相关方的要求;

 3.2.5 金属非金属安全标准化规范。

 3.3 方针内容 3.3.1 遵守有关的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

 3.3.2 对事故预防、 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

 3.3.3 符合矿山的企业性质、 特点、 生产规模、 风险特点。

 3.4 发布与传达 3.4.1 矿山将安全生产方针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各单位;

 3.4.2 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将方针传达给本单位的员工, 并形成记录;

 3.4.3 有外部相关方的部门和单位负责将方针以书面形式传达给相关方, 并保持签收记录。

 3.5 方针的实施 3.5.1 根据《安全生产法》 的规定设置安全科, 配置满足生产需要的专、 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3.5.2 各单位按照职责, 落实安全标准化导则文件、 作业文件及记录的要求,通过对危险源和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 保证安全标准化系统 14 个元素有效运行,使方针得以实现。

 3.6 方针的评审和修订 3.6.1 在管理评审时要对方针的适宜性、 有效性进行评审;

 3.6.2 当方针制定依据发生变化时, 由最高管理者决定对其进行评审和修订,以确保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3.6.3 当变化发生时需对方针进行评审修订。

 4、 相关文件 4.1《安全生产法》

 4.2《安全目标...

篇八:每年生产200万吨的矿山有哪些规章制度

全制度保证措施 一、 安全生产基本原则 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结合治理” 的方针,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各级负责制。

 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坚决贯彻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和车间、 工区、 队、 班组必须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每个员工必须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 实现安全生产。

 二、 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1. 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 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 严格执行国家、 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 法律、 法规、 政策和规定, 接受和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

 3. 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各职能部门研究一次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会议, 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 解决安全生产上的重大问题, 并作出决策。

 4. 严格落实“五同时” 原则, 即在计划、 布置、 检查、 评比、奖惩中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5. 组织对事故的处理, 并及时如实上报,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6. 建立、 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7. 组织、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8. 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9. 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 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1. 向法定代表人负责, 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监督职责。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 规章和安全技术规程、 标准及上级指示,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及时 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对违章指挥、 危险作业、 强令冒险作业及时制止; 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并组织抢救, 保护现场, 作好记录;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台帐。

 3.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 督促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督促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6. 组织并参加安全活动。

 四、 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1、 班组安全员由班(组)

 长兼任, 接受安全负责人及车间、工区、 队领导的业务指导, 服从工作安排并认真落实执行, 做好本班(组)

 的安全工作, 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责。

 2. 督促职工做好交接班制度, 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 对新工人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4. 制止违章行为并及时上报。

  5. 检查督促班组人员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 组织班组安全活动, 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 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1. 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严格遵守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对操作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做到“不伤害别人, 不被别人伤害。” 4.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保证设备正常、 安全运行。

 5.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在安全隐患未排除危及自身安全时有权撤离作业现场。

 6. 正确使用、 妥善保管劳动防护用品, 持证上岗。

 7.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在本人不违章作业情况下并制止组内的违章作业。

 8. 做好防火、 防盗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条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后, 方可任职。

 第二条 新进厂的员工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企业、 车间、 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并建立安全教育台帐,认真做好培训记录。

 第三条 变换工种或岗位的员工, 上岗前必须进行岗位操作规程的学习, 并按新进厂员工的要求进行安全教育。

  第四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操作资格, 方可从事本岗位的工作, 并按时参加复审。

 第五条 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安全培训教育。

 第六条 各班组应当在上班前对员工进行不少于 10 分钟的安全教育,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七条 上级下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 文件, 必须组织员工学习。

 生产经营场所、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各种设备、 设施的检修、维护、 保养方面的制度、 标准, 结合企业实际,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企业由一名副职领导分管设备、 设施工作, 对设备、设施、 劳动保护设施的正常使用负领导责任。

 第三条 企业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批本企业设备、 设施的大、 中修计划, 对其中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不予审批。

 第四条 保证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使用、 维护和保养。

 第五条 企业定期组织对设备、 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组织维修, 并建立相关台帐。

 第六条 企业分管领导负责组织、 协调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工作, 特别做好特种作业人员、 特殊工种的培训持证工作, 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 企业要对各种设备、 设施、 仪器、 仪表进行定期校

  验、 调试、 检测工作, 确保设备、 设施完整、 安全、 可靠。

 第八条 组织对季节性设备、 设施的仪表, 特别是电力保护装置检测工作。

 第九条 组织检修各种设备、 设施, 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设施, 确保安全运行。

 第十条 在安装、 改装、 拆装各种大型设备、 设施时, 要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 对设备、 设施事故进行处理, 并建立相关台帐。

 第十二条 班组要合理使用各种设备设施, 充分发挥设备设施的效能, 利用生产间隙, 安排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 保养, 确保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三条 严格按照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说明书、 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指导督促操作人员“四懂三会”, 即懂结构、 懂原理、懂性能、 懂用途, 会操作、 会维护保养、 会排除一般故障。

 第十四条 操作人员除对设备设施进行日常保养外, 在企业、班组指导下负责:(1)

 检查和调整各种离合器、 制动器安全保护装置和操作机构等保持灵敏有效;(2)

 检查钢丝绳有无断丝, 其连接及固定是否安全可靠;(3)检 查 各系统的传动装置是否松动、变形、 裂纹、 发热、 异响、 运转异常等, 发现后及时排除、 修复。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第一条 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方针、 政策、 法律、 法规规章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二条 总结上个月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 教训, 布置本月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条 研究安排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 研究安排企业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整改落实及必要的安全投入工作。

 第五条 研究企业职业病防范工作, 安排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第六条 发生事故时, 研究、 安排事故调查、 分析, 提出处理意见, 落实整改措施和善后处理工作。

 安全检查、 事故隐患报告、 监控和整改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针, 确保生产安全顺利的进行, 按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企业应组织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 特别是节假日前后, 雨季及特殊情况出现后应加强检查力度。

 第二条 各工区、 车间每月应组织两次以上安全检查。

 第三条 班组每天上班前应检查员工是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是否违章上岗, 有违章的必须坚决制止。

 第四条 班组每天班前、 班中、 班后对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对违章作业及时制止, 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第五条 对查出的隐患必须有记录, 重大隐患必须及时上报,有整改方案, 做到“三定”, 即定时、 定人、 定措施进行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 督办人, 必须有整改回复书、 验收记录签字;

  对一时不能整改的及时进行监控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报上级处理, 情况危急时应立即撤出现场人员。

 第六条 企业、 班组应认真、 细致做好隐患整改工作。

 伤亡事故报告、 抢救和处理制度 第一条

 发生伤亡事故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企业负责人, 企业必须及时组织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护, 并做好相应工作。

 第二条

 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 死亡、 重大伤亡事故后, 应于 1 小时将事故概况(包括事故的时间、 地点、 类别、 伤亡情况、简要的事故情况)

 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公安部门; 中毒事故应同时报卫生部门。

 第三条

 伤亡事故发生后, 应采取措施保护事故现场, 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或取走现场物品; 因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态扩大确需移动物品, 必须设置标志、 绘制现场图、 拍照或录像。

 第四条

 轻伤事故由企业负责调查, 查清事故责任, 明确责任, 作出处理意见, 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后书面报告当地安监部门。

 第五条

 发生死亡、 重大伤亡事故, 要积极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级进行调查, 对事故调查组的处理意见和提出的防范整改措施, 由本企业负责落实和完成。

 第六条

 伤亡事故的处理, 必须按照“四不放过” 的原则执行, 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事故单位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

  不放过, 没有整改措施或措施不完整不放过, 事故的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

 保证劳动防护用品在质量、 规格方面符合国家、 部门标准基础上; 按时发放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条

 仓管人员要做到保管到位、 定期检查, 剔除过期或不合格用品。

 第三条

 仓管人员在严格掌握各工种劳动防护用品享受标准的基础上, 定期或不定期核定各工种人数, 按有关规定, 保证每个岗位、 工种的职工按时按质按量领取到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四条

 安全员、 班组长要督促每个员工在操作时正确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条

 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正确配戴、 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由电工负责对本企业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条

 凡新建、 技改安装的电气设备, 必须经交接试验合格, 方可投入运行。

  第三条

 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按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整定、 校验。

 第四条

 凡经整定的继电保护装置要加以铅封, 不准随意乱动、 乱调。

 第五条

 变(配)

 电室必须具有防止直击雷、 感应雷及防止

  雷电波入侵的保护设施。

 防雷保护设施应做到先进合理, 参数配合恰当, 动作灵敏可靠。

 第六条

 定期请有资质单位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 以保持防雷设施安全可靠。

 第七条

 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 应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

 第八条

 主要电气设备若有破损、 腐蚀、 老化等现象, 应及时安排检修。

 第九条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若发现主要设备的绝缘显著降低或重大绝缘缺陷和击穿时, 应及时向企业领导汇报, 由企业领导组织人员及时抢修或更换, 抢修或更换试验合格后, 方可投人运行。

 第十条

 为了确保安全停电、 送电, 对电力检修作业, 实行工作票及操作票制度。

 第十一条

 电气工作人员在高压电气设备上进行安装、 检修、 调整和试验等工作, 必须遵照工作票的规定, 履行工作票手续。

 第十二条

 凡计划停电检修, 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结束后,必须由原履行工作票手续人员到企业管理部门办理复电手续。

 第十三条

 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 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无经验电工和未在工作地段两段挂接地线的情

  况下不得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业。

 第十五条

 严禁无人监护, 单人在高压设备上工作; 作业前必须遵守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的规定。

 第十六条

 严禁不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

 第十七条

 严禁不按规定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条

 特种设备必须购买有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合格产品。

 第二条

 特种设备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办理使用许可证, 办证后方能投入使用。

 第三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 保养、 管理由企业指定人员负责。

 第四条

 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测、 校验或检定。

 第五条

 特种设备应建立档案, 图纸、 资料, 使用检查、 维护记录完整。

 第六条

 每月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次检查, 并做记录。

 每半年对闲置、 封存特种设备进行一次检查, 并做记录。

 每年对所有特种设备检查、 鉴定一次, 并做记录。

 第七条

 由特种设备操作者对特种设备进行使用前和使用后保养。

 每季度以操作者为主, 对设备按保养规定内容例行保养。每年按年度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维修。

 维修保养情况应保持记录。

  第八条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操作, 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不得上岗进行操作。

 边坡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安全员负责本企业的边坡管理工作。

 第二条

 安全员应定期对边坡进行观测和检查。

 第三条

 年度、 季度采剥设计、 计划必须提出确保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

 第四条

 在雨季前加强对边坡的检查, 特别是对有滑动迹象的边坡应提出预报和处理意见, 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五条

 对已出现的滑坡、 有滑坡迹象及预计滑坡的危险区, 必须停止作业, 并疏散危险区内人员设备等。

 第六条

 开采时应确定合理的台阶高度和平台宽度, 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 选用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禁止超高度超坡度开采。

 第七条

 合理爆破作业, 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第八条

 爆破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除浮石。

 第九条

 遇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当停止作业。

 在恢复作业前应当先对宕面进行检查, 防止塌方、 滑坡等事故发生。

 第十条

 开挖工作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 严禁上下双重作业。

 第十一条

 边坡下方和有滚石危及范围的道路, 应设警告标志, 作业时坡下...

推荐访问:万吨 规章制度 矿山 生产 有哪些